天天有營業開到半夜十一點  4-1.jpg

 2.jpg

店名:臭豆腐專賣店

地址:北市北投區西安街279號

營業時間:11至23時

公休日:無

地圖連結4-2.jpg

對於臭豆腐,小丌向是情有獨衷,三不五時都會騎破歐兜賣在街上找尋,這家位於石牌西安街的臭豆腐店,以前路過多次,但看到很樸實的店面,總讓小丌停不下腳步,直到前陣子才讓小丌下定決心去試它一下,想說當年荊軻刺秦皇都沒那麼膽小與猶豫,只不過吃份臭豆腐幹麻想那麼多,再說當年神農大帝以身試百草,也都沒在怕了,就算口味不如意,也只折損四枚「蔣大頭」而已,於是就張燈結采地(不是荊軻刺秦皇也不是汪精衛炸韃子,自是不能用風蕭蕭兮易水寒來形容)去品嚐。

 

4-3.jpg

◄  油炸臭豆腐在下鍋已先切塊,方不致將表皮炸得過老。

當一盤臭豆腐端上來時,的確有點被「嚇到」,因為一般的炸臭豆腐多是炸後再用剪刀斜角對剪,但這間臭豆腐卻是方方正正的一小塊,金黃的外皮看起來倒有點像積木,小丌心想:老闆將臭每塊豆腐先行切成四小塊,應該是要讓臭豆腐炸得裡外兼顧吧(要是一大片下油鍋炸,火候若沒拿捏好,很容易把皮炸得過於焦脆,活像結痂的瘡疤),想到這,信心就來了。

 

因為是第一次,難免有點緊張,第一口總是小心翼翼,當門牙一口咬下,這皮軟中帶,既不會過乾澀也沒有苦味,反倒有股淡淡的香酥味;當那層薄薄的金黃外皮被門牙撕裂後,沒想到裡層的豆腐竟是如此的白嫩,同時也兼有臭豆腐該有的味道,但這味道不會過於濃郁,對屬於逐臭之夫的小丌而言,頓時讓小丌想起一首老歌《杜鵑花》:淡淡的三月天,杜鵑花開在山坡上,杜鵑花開在小溪畔,多美麗啊!像村家的小姑娘一樣像村家的小姑娘。這塊猶如村家的小姑娘,馬上征服了小丌這位熟男的心,抓住青春尾巴的心情油然而生。(難怪許多青壯年男士都會娶嫩妻)

 

寫到這裡,小丌就真的有點佩服老闆的巧思,老闆先將臭豆腐先切成四塊小丁,炸出外皮Q軟且封住臭豆腐的應有的「味」,與「只溶你口」的某巧克力有異曲同工之妙,那層外皮不會焦脆地像是在咬小時候的零嘴「卡哩卡哩」!

 

臭豆腐是台灣的十大奇特小吃之一,既然是台灣的經典小吃,當然小丌也沒忘了台式吃法---就是將台式酸泡菜塞在臭豆腐裡,(可惜店裡是小圓椅不是長板凳,不然還真想翹起右腿在板凳上,很豪邁的吃下去)在塞泡菜之前,小丌還是有先試了一小口,免得誤觸詭雷,炸死舌上的味蕾。

 

酸泡菜雖是綠葉,但若少了這一味,吃炸臭豆腐的感覺就會像正妹張開一口略黃的牙說:「靠~北喔。」輕則讓人倒胃口,重則有如李敖大師的新書書名《陽痿美國》,但許多業者常忽略這片綠葉,吃起來不是過甜就是過酸,搞得一盤臭豆腐吃起來像是在吃五味醬。

 

4-5.jpg

◄  請老闆多放些泡菜,老闆給得還真是大方。

好在除了老闆是練家子,老闆娘身手也不錯,調味料比例分配適當,讓泡菜酸甜適中之餘也還帶有些脆度,更重要的是,當你跟老闆說泡菜放多一點,老闆除了不會跟你多收費,也不會給你白眼,還真的很「客製化」地多給你泡菜。(有上圖為證,左邊的泡菜高的跟小山一樣,泡菜的下方可沒有臭豆腐「墊底」喔)

 

4-6.jpg

◄  各種臭豆腐吃法的商品價目表。

小丌跟老闆哈拉時,習慣性的職業病又犯了:老闆姓鄭,本是從事家具業,十多年前才改行賣臭豆腐,店內賣的各式臭豆腐有七八種之多,此外還有賣涼麵等等;每天營業的時間長達十二小時,除非有事情,否則周一到周日天天營業,問鄭老闆為啥這麼辛苦,他謙虛地說生意不好做且孩子還在唸書。不過小丌倒是覺得這位老闆該是位顧家的好爸爸吧,因為去吃了幾次,總是看到他親自在炸臭豆腐,沒有在旁當「指揮官」。

 

這家店沒有招牌,地理位置也非在熱鬧的街道上,若非在地人還不是很好找,最簡便的方式是搭淡水線捷運到石牌站,出站後的左手邊的單行道就是西安街,延著車行方向走到第一個十字路口就到了(與東陽街交叉的路口上)。(本文為2010.10.31寫於UDN舊稿。)

 

小吃筆記連結索引
顏家麵線 阿村麵線 正老牌{火庚}大王 君宴蚵仔麵線 無店名台式小吃店 王記非常麵 新北市土城區阿城鵝肉總店 金海岸活蝦之家基隆路店 士林吳家豆漿 士林吳家豆漿

arrow
arrow

    紹小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